返回列表 >2016年黄石发生学生意外事故44起 3...

2016年黄石发生学生意外事故44起 37人死亡

发布于:2017-04-14 14:16:38

学生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然而,东楚晚报记者昨日获悉一组令人痛心的数据:2016年,黄石发生学生意外事故44起,37人死亡。

在这些意外事故中,学生坠楼事件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全市共发生了10起学生坠楼事件,除2起发生在校内,其余8起均在校外发生。

东楚晚报记者对这些坠楼事件进行探究,发现学业压力、家庭教育、网络负面影响等,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遗憾花季少年坠楼身亡

2016年3月22日清晨,一名年仅15岁的男孩,从交通路正隆大厦楼上坠下,后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当天清晨6时57分,东楚晚报记者到场时,男孩已被送往医院急救,一名民警在现场守候。现场人行道上遗留着一只旅游鞋,另一只则在旁边的车行道上,排水沟边还留有一摊血迹。

“男孩看上去很年轻,是从正隆楼上坠下来的。”附近副食店店主说,事情发生在清晨6时30分左右,当时他在店里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出店一看,发现是一名男孩倒在地上。

东楚晚报记者获悉,这名男孩是黄石一所初中的学生,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同年12月20日上午9时许,西塞山区一小区内,一名13岁男孩从小区居民楼上坠下,不幸身亡。

市民王女士经过该小区时,听到了“砰”的一声,然后就得知一名男孩坠楼。知情居民说,坠楼的是一名13岁男孩。

东楚晚报记者随后获悉,这名男孩是黄石一所初中的学生。

警方事后经过查,对以上事件均排除了他杀可能。

原因学业压力、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及不成熟的心智

东楚晚报记者从市教育局校安办获悉,2016年,黄石发生学生意外事故44起,造成37人死亡。其中,溺水16起,16人死亡,1人失踪;意外坠楼10起,死亡9人,伤1人。虽然学生溺水致死事件仍占全市学生意外事故的首位,但学生坠楼事件在2016年呈上升趋势。

这些悲剧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多次参与、处置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公安民警认为,学业压力、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及不成熟的心智,均是影响学生坠楼的原因。

胡明是黄石港公安分局胜阳港派出所刑侦队队长,从事刑侦工作已十余年。他感觉,近些年,黄石的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确有上升。

“有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优异,成绩出现波动后,面对压力难以调解,从而发生坠楼事件。”胡明说,有的学生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忽略了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遇到事情后,无法倾诉和得到疏导,从而走上极端,发生坠楼事件。

另外,在社会环境方面,不良的网络信息也冲击着未成年学生的世界。胡明表示,特别是网络上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给心智还不太成熟的未成年学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我在参与一些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调查时,发现有些学生在坠楼前,并不畏惧死亡,对死亡持无所谓态度。”西塞山公安分局陈家湾派出所一民警表示,有的孩子对死亡没有畏惧感,也没有考虑死亡对身边家人、朋友的伤害。

反思多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

面对频发的学生意外坠楼事件,该如何做,才能护卫孩子健康成长?

“有的孩子是在‘捧’‘惯’‘哄’下长大的,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必然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市校安办一负责人表示,还有的家长不懂如何教孩子正确面对过错,而是以简单、粗暴、挖苦、指责甚至谩骂和殴打孩子等方式,来教育孩子。

该负责人认为,这其实是错误的教育方式。这种时候,家长需要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主动承认、积极改正,还是好孩子。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分析为何会犯错、这样做的后果、如何弥补等,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学习成长的,这有利于孩子情商和抗逆力的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要多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今天的父母比任何时代的父母更需要学习。”黄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表示,处在信息化时代,孩子有时候比父母懂得还多,他们有独特的见解,这都给家庭教育带来挑战。家长要多学习,跟上时代,这样才能和孩子对话。

该校长表示,多年来,社会倾向赏识教育,却少有挫折教育,这导致有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遇事容易钻牛角尖。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后,家长常常代为处理,这就剥夺了孩子经受挫折与锻炼的机会。

“家庭教育是重要一环,但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已从事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研究32年的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李玮表示,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压力增加,这时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好,突然面临较大学习压力不会排解,就会产生自虐、攻击甚至极端的跳楼行为。另外进入初中也面临着青春期,认知能力大大提高,会突然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如果不正确地给予引导,也容易造成多方面的伤害行为。

李玮建议,学校教育这时一定要全面跟上,老师对孩子的关心要全面,不能只关注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心理,造成心理“饥渴”容易出现问题。另一方面,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探索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思考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不要一心挂在考试和分数上。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客服热线/ 虚假信息举报:023-67036800, 邮箱:1623484783@qq.com
Copyright © 2012  北京百圣华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渝ICP备1100711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