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一个没有孩子的女青年为什么钟情于亲子教育...

一个没有孩子的女青年为什么钟情于亲子教育?

发布于:2017-02-28 16:29:22

过年回家的路上,我的眼光就开始落在了周围经过的大大小小的孩子身上。


进站时,一位妈妈把孩子自己的票给他了说我们各自拿自己的票。后面的小朋友听了也开始找妈妈要票。上车后不久,离我几个座位远的小朋友开始哭闹,我眺望着。心里想着哭闹的孩子要是坐我身边多好,我不会觉得烦,说不定还能把她逗笑。还好,爸妈安抚得不错呢,没有粗暴地指责,孩子也在妈妈的安抚下哭声渐小。


回到老家,和家人朋友出门逛街,眼睛像扫描仪一样搜索街上的小朋友以及他们和家人的互动。为数不多的几次上街,每一次都能看到被粗暴对待的小孩。一个小孩因和弟弟争执被一位老人一脚踢飞了一米远;一个小孩因哭闹被爸爸威胁不带她回家了……每次看到时,心里都很痛,不过,已经悲而不愤了,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在路上了。这些孩子都在告诉我,加油,步子再快一点,力量再大一点。


亲戚间聚餐时,逮着机会就和小朋友们搭讪、建交。00后真的非常不一样了,他们很会表达。不过,老家父母长辈对孩子的评价还是单一得可怜,就是成绩好不好。大城市里父母在讨论要给孩子买什么绘本,读什么书,老家家长可能一年也没时间给孩子读一本书。渡渡群里在讨论怎么才能在孩子顽皮犯错误时忍住不生气以及如何道歉,而我为了“不能打孩子”和奶奶争执起来,哎,差距不是一点点。


不过特别好的一点是,老家补课没有大城市这么疯狂,孩子多了很多空间,兄弟姐妹也多。多子女家庭里,孩子的经历丰富太多了,几乎每天都要上演竞争,吃醋,争吵,打架,但是这也不妨碍他们相爱时的卿卿我我,拉帮结派。小组织,小团队里,每个孩子总是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领导者,跟随者,建设者,模仿者,哈哈,这样的体验比独生子女丰富太多了。


我说,不能打孩子,也不要和孩子生气。奶奶总说,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心理太脆弱,经不起一点委屈和挫折。我想说,其实只要把孩子放在自然的状态和环境里,各种不公平,竞争,嫉妒,开心,愤怒,失落,一个也不会少。家人不是要做孩子困难的源头,而是要做孩子遇到困难的助力,帮助孩子在面对这些经历时更加从容、智慧、淡定。


对于为什么“不要生气,不要用强权要求孩子,尽量沟通,理解,诱导”,其实这背后是领导力。领导力不只是有权利,最深的是影响力,孩子被你说服,愿意听你的,心甘情愿地做他觉得对的事情。而这样长大的孩子,也就从小耳濡目染地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领导别人,影响别人。一个快乐有效的沟通方式从此就种在他的行为模式里,将来他能用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里。生活质量的差距大抵也来自于这吧。


而大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好孩子标准就是“听话”,可是“听话”和“创造力”是相矛盾的,一个从小被教育要“听话”的孩子怎么知道在未来面对权威和规则时是可以说“不”,可以建设另一种方向的呢?


孩子表达“不”时,可能思维上还是稚嫩的,情绪上是激烈的,可是当我们不尊重孩子在思辨初期的混乱和无序,不去从孩子稚嫩的思考里学着去一点点鼓励,一点点引导,学着让孩子慢慢去掉情绪,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如何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如何养成创造性思考的习惯?哎,“听话”是“创意”最大的浇灭器。


还有,聊到要不要为了孩子维持一段不满意的婚姻?我的想法是,坚决不要。没有什么比围观这场十八年的家庭情景剧对孩子的影响更深刻。这里面的价值观是孩子人生的底色,深入骨髓,是他以后面对生活、工作和婚姻的起脚点。认识这么多朋友,大家无一不受父母的行为模式影响,即使再不喜欢,下意识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几乎如出一辙。勇敢地爱自己,为自己而活比告诉孩子一百次要勇敢来得更有说服力。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


总被问,一个没有孩子的人,为什么想做亲子教育?我想说,这种最亲最爱的关系,往往也是伤痛的来源。而一个小小的转念,就能带来潮水般的爱和能量。


爱每一个孩子,也爱每一个不曾被爱填补的大人心里住着的那个小孩。对这个世界满怀深情和悲悯,希望有我的世界能更美好一点。



客服热线/ 虚假信息举报:023-67036800, 邮箱:1623484783@qq.com
Copyright © 2012  北京百圣华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渝ICP备1100711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