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想培养孩子的知耻心,务必要教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因为,唯有孩子学会了明辨是非善恶,才会知道什么是耻辱、什么是荣誉,才不会误入歧途,才能少走一些弯路,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然而,由于孩子年龄小,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有限,很容易是非混淆、善恶不分,甚至会把糟粕当成是精华来吸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而产生的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和终生的老师,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教他学会明辨是非善恶,让他懂得什么是耻、什么是荣,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在平时生活点滴中,我们要教孩子明辨是非善恶。
一天,妈妈带着7岁的女儿过马路,正好看到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牵着一位70多岁白发老人的手过马路。
于是,妈妈便对女儿说:“你看,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这个小姑娘真善良,我们要向她学习。”
女儿想了下说:“妈妈,不管您多老,我都会牵着您的手过马路的。”那一刻,女儿那双小手把妈妈那双大手抓得更紧了。
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被这位妈妈当成了教育的素材,告诉孩子牵着老人的手过马路是一件值得去做的好事。这就是随机教育,情境教育。
事实上,在生活中,是非善恶到处都是。我们要善于联系生活,抓住一切机会,传递给孩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从而提高他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第二,让传统经典成为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准。
中国的传统经典,如《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德育启蒙》、《增广贤文》等,大多都是在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弟子规》虽然通篇只有一千零八十字,360句,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是非善恶的标准,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都涵盖其中。
所以,我们要和孩子一起系统读经典,全面的吸收,才能更好的用传统美德去教育他,孩子就有了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然就会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第三,告诉孩子“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刘备在临终前嘱咐儿子刘禅时,说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做人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意思是说,要以善为荣,即使是小善也要去做;以恶为耻,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
我们千万不能轻视小善、小恶,是因为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积累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教育孩子,告诉他“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小恶就如同一粒种子,会在他的心上生根发芽,那么他就不再有知耻之心,可能就会做出更多、更大的恶事,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有一份关于对少管所在押少年犯的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很多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时候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没有及时得到纠正。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要尽早给孩子讲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如果孩子已经犯下了小过失、小错误,我们要及时给予纠正,引导他发现自己的过失在哪里、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过失、如何去改正,并告诉他“无论恶事多么小,都不能去做。”
笑笑上一年级。有一次,因为嫉妒同桌比自己考得好,他就趁同桌没注意把同桌的新书撕坏了一个小角。后来,笑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知道,女儿只是因为心眼儿小才这样做,便决定给予正面引导。
妈妈首先让笑笑明白,嫉妒是一种不好的恶习,会让自己的心胸变得狭隘,会变得没有人喜欢。然后,妈妈告诉了笑笑一个道理:“不以恶小而为之。”最后,妈妈引导笑笑要去弥补自己的过错,向同桌道歉,想办法修补破损的书。
这位妈妈做的很好,不仅让笑笑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即使错事再小也不能去做。那么,相信笑笑会牢记妈妈的话,不会再因为恶事小、不显眼而去做了。
有的孩子在犯一些小错误的时候,总会存有这种侥幸心理:“反正也没人看到。”
对此,我们要告诉孩子:虽然自己做的错事没人看到,但自己的良心会看见。真正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一个小错可能就是酿成大错的开始。
另外,我们要引导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果这件事情会给他人或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就坚决不可以去做。
总之,我们要让孩子牢记这句古训“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刻用它来要求、鞭策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耻、有德、心灵强大的人。
第四,不要让孩子掩饰自己的错误。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有时候,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最本能的反应就是不想让周围人知道,然后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错误。
无论孩子是出于何种心理、由于何种原因,这种掩饰错误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会让孩子变得不再有知耻心。
试想,如果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反而想办法掩饰错误,那么他以后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感到耻辱了,而是会习以为常。
相反,如果孩子能够勇于正视错误,那么他就会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耻辱,自然就会下决心去改正错误,不仅能够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还能够让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谨慎行事,这就是知耻而后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要教孩子明白是非善恶,告诉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而经典是衡量是非善恶最好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