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专注力”是孩子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所有感官全部集中起来,去了解一件事物的能力。
专注力是人的“十二情商”之一,一个孩子能否很好地适应环境,跟专注力有很大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专注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且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很强,比如孩子吃奶的时候,那专注劲儿简直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但是,如果日后得不到合理的训练和保护,“专注力”是会衰退的,“三分钟热度”便是专注力衰退的结果。
哪些行为会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但是,这些声音对于宝宝来说,有可能就是噪音。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不但影响宝宝的专注力,还会影响宝宝的情绪,甚至对大脑功能也有一定损害。所以,要尽量保持宝宝周围环境的安静。
1不随意打断孩子
孩子在专注地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譬如画画,看书,玩水,玩积木、琢磨某一件器具时,任何人都不要去打断他。
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有时间点要求的活动,例如吃饭、睡觉等,则必须要控制孩子的专注时间,并且让孩子养成固定的习惯,以免孩子生活作息因为要保护专注力而变得不正常就不好了!
2同时不要给孩子过多玩具
妈妈把几大箱子玩具都放在客厅里面,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其实非常想建议妈妈们尽量不要这么做。
宝宝早期专注力的发展特点很明显,每次玩玩具都是一两分钟就会换下一个玩具。玩具过多,很容易导致宝宝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宝宝专注力的发展。
3吃饭时不准看电视
很多妈妈有不良的习惯,吃饭的时候喜欢看电视,餐桌上还放有很多玩具,这样的话孩子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
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把所有的东西都收起来,甚至要把电视给关掉,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专注地吃饭。
4不要让孩子长期处于噪音的环境里
在正常情况下,70分贝以内的噪音,大人和小孩都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孩子长期处于噪音的环境里,容易造成感官疲劳,比如影响孩子的听力和专注力。而且过度的噪音会让孩子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该专注的事物上,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发展。
平时喜欢用白噪音的妈妈们也要注意,多尝试不同的安抚方式。白噪音虽然有助于对宝宝的安睡,但是不建议长期使用,因为同样会让宝宝产生感官疲劳。
多让孩子做一些指示清晰及要求明确的事
只有专注力非常集中的情况下,孩子才能实现你给他布置的任务。但要注意不要一次给太多任务,先从一个任务开始,指示要清晰。
如妈妈可以这样安排:“宝宝先把台子上的花帮妈妈拿过来。”如果孩子做的很好,再增多任务,如妈妈可这样安排:“宝宝先把台子上的花帮妈妈拿过来,再把桌上的杯子给妈妈拿过来。”
经常这样训练,循序渐进,孩子的专注力就会一天比一天提高。
陪孩子一起看书、做拼图游戏
妈妈和孩子一起看书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培养孩子专注力也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