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远离手机,不要让电子产品取代父母在孩子心...

远离手机,不要让电子产品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发布于:2016-11-24 15:48:50

当掌中的手机功能越来越齐全时,十指和眼睛为它贡献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我们不可能完全脱离网络和手机,但更多的时候,它更像一种戒不掉的瘾,将我们的世界浓缩在小小的屏幕中,我们往往因此忽视了身边最亲的人……


凌琳

儿子 34个月

困惑问题:

孩子平时喜欢玩手机电脑、不太会跟家人沟通,叫名字不会应,说话简单;电脑上学过的儿歌看过就记得,喜欢一直背。

养育信息:

1、很小开始看电脑电视,从开始学说话就基本如此;

2、无论在外面还是家里,就必须妈妈一直抱着,不然就歇斯底里的哭。

3、与祖辈一起养育,白天外婆照顾,晚上妈妈照顾。


王尔丹

心理咨询师

【我看到】

当看到这个信息时,脑海中呈现的是一个孩子和一个“固定伙伴”在一起“玩耍”,而这个“固定伙伴”不是别人,就是电脑/电视。

而结合孩子的现状:将近3岁,不太会和家人沟通、话少、言语表达能力弱,无法表述自己的情绪。 我们能否想象孩子在言语敏感期的时候,有可能主要是电脑和电视就陪伴着他,作为他言语发展的第一对象,或许也是情感发展的第一对象。

但是,无论是“对话”,还是“游戏”,都是一种有“回应”的过程,而“人机”交流,是无法存在这种【回应】的过程和状态。在幼儿的心智发展过程中,恰恰是这个:“回应”,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回应”对象,显然,不具有“回应”能力。

【我想到】

人类在尚未出生时,胎儿期就已经有感知言语和声音的能力。生物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都通过不同的实验方式,告知我们,胎教,的确会对婴儿的大脑产生反应,尤其是言语功能。

在婴儿出生以后,照顾ta的主要养育者,就犹如一面镜子,让那个初生的人儿“看到”了自己。镜子里的表情、音调、话语,都在让ta慢慢的了解自己,了解那面镜子。

著名的“镜映”实验,让我们清晰的看到,当前一秒还是微笑温柔积极互动的母亲在下一秒转头过来,变成了一副冷冷的无反应表情时,坐在她对面的婴儿神奇的从原先的微笑嬉戏自然的表情,转到了哭闹不安的模样,进而又过渡到和母亲一样冷冷无反应的表情。这个实验让很多人意识到了“镜子”对婴儿所产生的映照,是如此的微妙和重要。

镜映实验中的“镜子”,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而是具有“回应”功能的镜子,当婴幼儿在这面互动的镜子中看到自己时,ta才逐渐有了自我意识、模仿能力、你我的区分、独立意识、言语交流能力等心智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而案例中的孩子所照映的“镜子”,大多是不具有回应功能的,而在幼儿心智自然发展的过程中,与外界事物的交流动力仍在自然的成长,于是,简单的模仿和不断的重复,成为了孩子唯一可以“习得”的方式。同样,时间依然在流逝,孩子也一天天的在成长,当他愈来愈多的触碰到“人”的环境,触碰到“和自己不一样”的情景时,因为没有机会习得反馈的方式,就只能使用最初级/原始的表达方式:哭泣,甚至是声嘶力竭的哭泣。

【我可以】

时间无法倒回,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陪伴孩子去做一些弥补,只是要更费力一些了。

首先,适量并逐渐减少孩子和电脑/手机相处的时间。电脑手机,虽然无法回应,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陪伴了这个孩子重要的阶段,所以对于孩子而言,这个“朋友”不能贸贸然的“分手”!

其次,在减少老朋友相处时间的同时,新朋友,要适时的加入。理想人选当然首选妈妈,因为妈妈和孩子的陪伴,是其他人相对无法替代的。这个陪伴的方式,可以从孩子的老朋友入手。当孩子在看儿歌、听字母的时候,妈妈可以加入到他们中间,和孩子一起唱儿歌、夸赞孩子唱歌时嘹亮的歌声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等,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字母游戏,逐渐让孩子从老朋友过渡到新朋友。

再次,和孩子逐渐增加言语沟通时间,从最初的看到什么就和孩子说什么,到与孩子简单交流,到向孩子提问并邀请孩子向大人提问,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说“长句”。注意!长句的使用,也在训练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要把几个词连成一句话,如何排列,如何连接,都需要使用大脑的逻辑功能。这个过程,就类似于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对他们言语功能开发的状态,只是案例中的养育者,需要再次回到那个开始,从头再来。

最后,和言语相关,同时又更为重要的就是情绪的表达。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这个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获得的,也是需要一个过程来形成。案例中的孩子对于自己情绪的感受、命名、表达,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先帮助孩子感受并命名各种情绪。当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并哭闹时,身旁的陪伴者需要耐心的体会孩子的情绪,并同时告知孩子。

情景:孩子在和同伴玩耍时,未能第一时间拿到同伴的玩具,大哭起来。

陪伴者可以试着蹲下来,抱住孩子(或轻轻的安抚孩子的后背),同时,告诉孩子:“你很想马上拿到东东的小汽车,但是东东好像现在还不愿意给你,这让你非常生气。”安抚孩子的情绪后,可以试着再告诉孩子:“如果你很想要那个小汽车,你可以轻轻的告诉妈妈,让我知道,我们可以一起来想办法……”

这个情绪的感受、命名、表达,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断地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经历这个模式,从而慢慢的模仿并习得情绪的合理表达方式。

在此过程中,陪伴者一定需要保持良好的耐心,温柔的语气语调,适时的表扬和肯定,从而稳固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进步。

不得不说,案例中的妈妈是一位观察细致的母亲,能及时的察觉孩子的异常之处,并寻求专业的帮助。可以在参考或采纳以上建议的同时,继续观察孩子的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咨询儿童心理咨询师,给予更为专业的指导,帮助孩子在目前的关键期,及时的扭转现状,在入园前期调整孩子的状态,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入园后的生活适应和同伴关系的适应。

也许贪图一时的清静,想让自己好好的跟朋友聊个天、喝个下午茶,不得已拿出手机或平板来安抚孩子。原以为让孩子玩些教育类app可以增加语言能力,但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却减少了孩子和人互动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但随着宝贝越玩越上瘾,某次眼睛开始眨呀眨的,不停地揉眼睛,才发现孩子盯着手机萤幕的时间太长了,到底给孩子玩手机有哪些影响呢?

减少与人互动的机会

先前就有不少妈妈说,想让孩子会说话,唯一的办法就只要靠大人们不断的和孩子说话,而并不是塞给孩子一本声音书或者看影片就会。

闪亮的屏幕盯太久 容易伤眼睛

从小就被告诫电视不能看太久,闪亮的屏幕对孩子很有吸引力,但盯久了却容易造成近视、散光等问题。不想让孩子戴着眼镜一辈子,适当的停止孩子玩手机吧。 

有机会让孩子多多和大人或孩子一起互动吧!与人互动,会有摩擦有碰撞,彼此语言上的交流,对孩子来说动动手翻翻书、亲子之间的小游戏,更有助于口语及肢体上的发展。

想让孩子戒掉手机?

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最怕无聊了,想让他们静下一分钟其实都很困难,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们不要有闲下来的时间。像是有妈妈就选择陪着孩子画画,透过不断重复的讲及跟孩子一起玩来建立不依赖手机的好习惯。另外,最重要的都还是爸妈可以花时间陪孩子一起来认识世界。

以身作则很重要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最强了,爸妈做什么,孩子也会想跟着一起。当爸妈自己滑手机滑得很开心时,理所当然孩子也会想加入。因此能尽量减少在孩子面前滑手机的时间就减少吧!同时,也为了让孩子不无聊,势必得花费相当多的时间陪伴,不仅耗体力,也耗精神。虽然会很累,但彼此的回忆无价,看见孩子的成长,一定让你欣慰万分。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客服热线/ 虚假信息举报:023-67036800, 邮箱:1623484783@qq.com
Copyright © 2012  北京百圣华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渝ICP备1100711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