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亲子教育需要“换位思考”

亲子教育需要“换位思考”

发布于:2016-11-01 15:23:54

被热议了好几个月的《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在10月14号的晚上重磅登场。虽然化身“网综”,但携六对全新父子组合归来的第四季,却闪烁着亲子之间交流、沟通、言传身教的智慧。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是个崇尚教育的国家。但传统父子相处方式,却早已不再适用于现今社会的教育氛围。无怪乎,网友在看过《爸爸去哪儿》第四季首期里几位爸爸亲子之间的互动,几位萌娃乖巧、孝顺、懂事的表现后,纷纷在弹幕和留言里感叹:这才是老爸和孩子相处的正确方式!更有不少已为人父母的观众,在留言里表示自己看完节目之后,才明白自己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总结来看,在首集短短的90分钟里,就至少能看出中国式教育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重“言传”多于“身教”



很多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里,总是习惯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而几乎所有的爸爸,都喜欢去维持一个“严父”的形象。想要通过树立自身权威,做到对孩子令行禁止,自己“言出”而儿女“必行”。


且不说,这样的相处方式,容易疏远父子之间的关系,造成难以愈合的情感伤痕。仅从教育的效果来看,也难以满意——无数父母都抱怨过自己反反复复教育儿女如何如何,可偏偏儿女听不进去,想不通这是为何。


如果你天天和儿女说过马路得看红绿灯,自己却带着儿女横穿马路,那怎么能有指望教育能有效果呢?把对儿女的教育仅仅当作是“告知”,这便是最大的误区。须知父母在儿女面前,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如默默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潜移默化的教育儿女。

而在《爸爸去哪儿》第四季首期里,蔡国庆父子一登场,便不断的互相鼓励——这是“言传”。即使选到了最破的牛棚作为三天两夜旅程的居住地,蔡国庆也在儿子面前,表现出苦中作乐,不为所动的态度——这是“身教”。


不用板起脸来训斥哭泣的儿子,就能让儿子庆庆转瞬开怀,即使父子都躺在牛棚里,也可以幸福宠溺的说一声“还好有你在,如果是我一个人在这儿,那可太惨了”。


这便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力量。



误区二:重“智教”多于“德教”



我们总是害怕吃亏,更害怕儿女在外面吃亏。于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总是得意于儿女的“小聪明”。他们觉得能够授予子女那些在人前不吃亏,人后不落埋怨的社会经验,便是智慧。但这其实只是“小聪明”而已。


真正教育,教的更应该是“德”,我们不仅需要教导儿女乐于分享,还得教导孩子懂得谦让。只有在人前被人尊重,人后被人称赞,才是为人处事的智慧,和成长的财富。


而这一期的《爸爸去哪儿》里,每个父亲都在教导自己的孩子分享——田亮拉着自己的儿子森碗,把做好的食物,分给其他爸爸和孩子。和其他爸爸萌娃初次见面的阿拉蕾,更是和实习爸爸董力让出了最后一个房子,住起了帐篷。


最为难得的事情是,无论是一路分享美食的森碗,还是让出房子住起帐篷的阿拉蕾,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干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样不求回报的“德教”,才能让孩子形成最纯正良好的性格。



误区三:总是以家长的角度,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很多人,甚至很多父母,都很难去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作为成长发育所需时间最长的生物,父母必须得对儿女有耐心,千万不要拿自己来作为儿女的标准——你活了几十年,孩子却才来到世上懵懵懂懂的活了几年而已,你轻易能做到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做到了?


作为实习奶爸的董力,上来就把这个错误,演示了好几遍,不仅在做饭的时候,把孩子留在帐篷里,没能理解到阿拉蕾渴望跟着爸爸的心情。还在第二天清晨伊始,以自己站立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穿不上鞋的问题,结果硬生生把脚塞了进去。

说实话,换位思考本身就是一桩难事,何况是换位成儿女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切勿心急,给孩子一些耐心,更给自己一些耐心,尝试换位思考,再沟通解决问题,这才是亲子间正确的相处之道。

《爸爸去哪儿》的观众之所以能横跨老中青三代,这至少证明了与孩子的相处和沟通,是我们所有年龄层都会关心的事情——父亲想学会如何与儿女相处,儿女想知道怎么增进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客服热线/ 虚假信息举报:023-67036800, 邮箱:1623484783@qq.com
Copyright © 2012  北京百圣华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渝ICP备1100711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