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家有小“愤青”

家有小“愤青”

发布于:2016-09-06 11:08:09

要让孩子不偏激,家长需要示范能够倾听/接纳不同观点,让不同的以至于对立的观点,都可以拿出来讨论。



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个反抗期。曾有研究认为,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也就是两三岁时,如果没怎么闹,青春期时就会闹得比较厉害。人这一生总是要闹的,年轻的时候不闹也许将来要闹中年危机。所以在青春期时闹闹也属正常。

 

现在聪明孩子越来越多,受与学校价值观完全不同的父母的影响,有的孩子甚至跟学校里落后/保守的老师对着干。孩子有个性固然好,可多数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在这方面,除了简单粗暴地打压,家长还可以这么做:


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言语


孩子的很多行为方式来自父母。

        有的父母在家中说话不注意,对待社会现实和他人的态度比较负面,孩子潜移默化就会把父母的价值观内化。这并不是说家长在家中还要伪装,而是从心态上更多地从建设性方面看待环境,这对家长本人也是更健康的。每个人都有抱怨的权利,但更积极的方式是:我能为此做些什么?


孩子的很多行为方式来自父母


有的父母在家中说话不注意,对待社会现实和他人的态度比较负面,孩子潜移默化就会把父母的价值观内化。这并不是说家长在家中还要伪装,而是从心态上更多地从建设性方面看待环境,这对家长本人也是更健康的。每个人都有抱怨的权利,但更积极的方式是:我能为此做些什么?


示范从多方面看待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走极端,喜欢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然后坚持己见。从思维发展来说,孩子在初中阶段主要发展的是逻辑思维,高中阶段要发展的是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要促进更高水平思维的发展,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开放性的讨论。要让孩子不偏激,家长需要示范能够倾听/接纳不同观点,让不同的以至于对立的观点,都可以拿出来讨论。


协助孩子进行有效的问题解决


一种糟糕的方式是 过于“护犊”——和老师/学校对抗,这只能强化孩子的对抗心态。一旦老师因此有了成见,会让孩子的生存环境更恶劣;

另一种糟糕的方式是 一味指责——这会加重孩子对整个成人—主流世界的反感和对抗,把青春期暂时的叛逆状态变成稳定的人格特质。

家长要在校方和孩子之间作好协调和沟通的工作,维护孩子应有的权利,帮助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更重要的是示范一种有效沟通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很好的教育。





说明:挑选优质文章,与你共同学习。重在分享,尊重原创。

1.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2. 所有转载均标明原作者,如尽力核查未能发现原作者,则默认“来自网络”。若有疏漏欢迎原作者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



客服热线/ 虚假信息举报:023-67036800, 邮箱:1623484783@qq.com
Copyright © 2012  北京百圣华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渝ICP备1100711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