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有一位被学生亲切称为“高老师” 的教师——杨加伟。15载教育征途上,他从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用“精益求精、诲人不倦”的初心,在英语教学、课程创新与育人实践中深耕不辍,用一言一行诠释着“高”字的蕴含,更用扎实的成果支撑起“最美教师”的担当。
杨加伟,外国语学院教师,1982年12月生,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自2010年以来长期工作在外语教学第一线,主讲《高级英语》课程,主持建设的《高级英语(2)》课程获认定为“重庆市高校本科一流线下课程”、“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校级“智慧课程”,获“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主持市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教改、科研项目3项,主研市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教改课题若干项。获重庆市高等学校“大思政课”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全国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重庆赛区二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课程思政案例专项赛二等奖、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三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编写出版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教材1部,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或发表译诗10余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竞赛、“外文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7项,二、三等奖若干。
初心如磐,蜡炬成灰泪始干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却因在移通长期教授《高级英语》成了‘高老师’。” 这是学生对杨老师敬业精神的认可,更是他15年教育坚守的生动注脚。自2010年入职以来,他始终以外国语学院老院长杨祖鼎教授 “精益求精” 的精神激励自己,从一周24节课跨4个课程的“酸爽” 历练,到如今成为翻译专业负责人、市级课程负责人、市级教学名师;从一教老办公室到北校区天渠荷悦书院,在老领导的提携和锐意进取的吴世银院长的带领下,不断蜕变。年龄在变,办公地在变、课程在变,领导在变,不变的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育人初心。
作为中共党员,他始终将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放在首位,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元素,致力于打造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饱满的教学热情,在三尺讲台传递正能量。学生眼中的 “高老师”,是教学水平高、师德师风高的典范,更是用热爱点燃学生外语学习热情的 “引路人”,这份跨越十五载的教育情怀,早已沉淀为他身上最鲜明的底色。
数智赋能,打造教学标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爆炸的数字化时代,杨加伟老师深知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他将“数字化生存能力”作为课程培养目标,率先探索数智时代的外语教学创新之路,挖掘整合词典语料一体化平台、MDX词库、学科E书库、学科垂直知识库、HTML互动网页等资源,构建“师-生-机”交互式教学模式,让语言学习突破时空界限,将数字化资源与AI应用作为学生能力放大器,提升学习效率。
这份创新探索结出了丰硕果实:他主持建设的《高级英语(2)》先后获评 “重庆市高校本科一流线下课程”“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也荣获 “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 称号。在竞赛舞台上,他更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践行者——个人斩获重庆市 “大思政课” 优秀案例一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课程思政案例专项赛二等奖、全国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重庆赛区二等奖、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等荣誉,还带领团队拿下“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重庆赛区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竞赛、“外文奖” 翻译大赛等国家级一、二、三等奖数十项,用创新为外语教学注入强劲动能。
润物无声,书写育人故事
“立德树人” 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每一堂课的细节。杨加伟老师擅长以 “小切口” 做好 “大思政”。在《高级英语》课堂上,他以“韬光养晦”英译为例,用5W步进式设计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化、政治层面解读国家外交政策,既提升专业能力,又厚植家国情怀。他主持课程思政类市级重点课题,建设数字化思政内容库,提出 “移动数字化驱动” 外语课程思政路径,将POA教学理论与数字化资源结合,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课堂之外,他还是学生的“异科导师”兼“摄影伙伴”。作为业余摄影师,通过“用相机发现美”、“摄影ABC”等专题讲座,教学生用手机记录生活,引导他们在捕捉美好中培养积极心态。有学生说:“杨老师不仅教会我们英语,更教会我们发现生活的美、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份 “全方位育人” 的用心,让教育的温度渗透在师生相处的每一个瞬间。
15年耕耘,杨加伟从“杨老师”蜕变为“高老师”,变的是学生赋予的亲切称呼,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他以情怀为基、以创新为翼、以育人为本,在移通的教坛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 “最美” 故事,更成为无数青年教师与学生心中的榜样,继续点亮外语教育的前行之路。(编辑:涂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