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总结和展示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的成果,鼓励学生宣传家乡文化、特色产业和发展潜力,讲好家乡故事,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2月27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于巴南校区博学楼106开展以“家乡数梦,智塑未来”为主题的特色活动。本次活动由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邓杰予,团总支书记黄美雪,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兼团学指导老师殷玉卿,团学指导老师王维田、黄诗艺、向兴隆担任评委,学生会主持部张锦依主持。
活动伊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团总支书记黄美雪为本次活动致辞。她提到,家乡是成长的摇篮,家乡文化是成长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每个人都肩负着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责任。对此,黄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珍惜家乡,传承文化;二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三是积极热爱,责任担当。希望同学们都能展现出自己精彩的作品,怀揣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赛选手围绕家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特色产业、美食文化以及家乡发展等方面,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大家讲述自己与家乡的故事,分享自己在家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与思考,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此外,还有同学运用专业知识制作web网页,结合现代技术和创新理念,将科技融入对家乡的宣传交流中,让家乡文化以新颖的面貌呈现,为家乡故事注入新活力。
在评委点评环节,评委们纷纷表示大家准备充分,形式丰富多样,并对同学们的努力与创意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赏。同时,评委老师也指出,作品应注重详略得当,倡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中,担当起传承家乡文化的使命。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屈成俊、李云亮、屈俊彩荣获优秀作品奖;高袁婕荣获最佳人文风物奖;李越获得最佳故事分享奖;戴雨涵被评为最美家乡代言人;古玉榤凭借其独特创意获评最具创意作品奖。评委老师们为获奖者颁发了奖项,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最后,党总支副书记邓杰予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她谈到,家乡是大家魂牵梦萦的地方,承载着每个人的成长记忆与情感羁绊。本次活动不仅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是大家回馈家乡的起点。希望同学们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未来持续挖掘家乡魅力,利用专业知识助力家乡发展,让家乡在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让这份家乡情代代传承。
此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搭起了解家乡、传承文化的桥梁,更点燃同学们内心深处对家乡文化的探索热情,鼓舞同学们主动挖掘家乡文化的深厚内涵。未来,相信人工学子会带着对家乡的热爱,用实际行动传播家乡文化,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让家乡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家乡的美好故事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不断流传。
活动二:智数家乡梦,情展文化长
为持续推进此次“我和我的家乡”评比活动,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探索,为同学们搭建起更为广阔的文化交流和展示平台,2月27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于巴南校区成功举办“家乡数梦,智塑未来”家乡文化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展示大学生返家乡实践过程中的多元化成果,激发更多学生将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传承与创新家乡文化的实际行动。
同学们通过线上提交了形式多样的作品,经过激烈的投票评选,最终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线下呈现。展示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记录家乡日常与节日场景的视频,也有捕捉标志性建筑与人文景观的精彩瞬间,还有展现传统技艺与家乡味道的手工艺品和美食照片。此次展示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魅力,也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并加深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领略了各地家乡的独特魅力。
此次展示,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各地家乡文化的窗口,更激发同学们用创意为家乡文化添彩的决心。未来,相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的学子们会带着这份对家乡文化的热忱,凭借所学之长,在各个领域为家乡文化发声。让家乡文化在时代的潮流中勇立潮头,让家乡的魅力故事在代代相传中历久弥新。(传媒中心 熊鑫/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