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助力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5月11—13日共同主办“理解当代中国”英语系列课程开放课堂暨外语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研讨会。人文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系“三进”工作负责人石兴平、外国语言与文化系系主任曾右美、外国语言与文化系副主任李晓娜作为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此次会议包含主旨讲座、说课评课、开放课堂、集体教研等多个环节,通过阐释“三进”工作内涵与要义、探索“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路径、讲解教学理念与方法、示范交流课堂教学,让广大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教师在教材使用、教学设计、课堂开展等方面的实践、相互交流切磋,以提升自身教研能力。来自全国21个地区80余所高校的教务处负责人、外语院系负责人及任课教师等近200人参会,共享“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建设经验,共探外语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路径,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会议伊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唐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常小玲及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分别致辞。唐锐副书记首先对与会专家和学者们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介绍该校在推进“三进”工作和“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建设方面的积极举措;常小玲副总编辑强调了该系列教材在推动外语课程体系创新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外研社为支持教学创新所建立的教学支持体系;姜琳处长则提出了持续推进“三进”工作和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的两点希望。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和教材,以及外语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孙教授多次强调教学中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展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金利民教授、钟书能教授、张欣教授和万健玲主任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讨论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国际传播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教学实践以及立体化教学支持体系的构建。
此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开放了“理解当代中国”英语系列读写、演讲、翻译3类课型、5门课程的真实课堂,为参会教师提供了观摩交流的平台。李敏子、王新清等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说课,介绍了课程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为观摩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在集体备课和教学活动展示环节,参会教师分组讨论,基于《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一个单元进行集体备课,围绕课程理念、教学流程、评估手段等方面进行设计。孙有中教授等给予了详细点评和指导性建议,帮助参会教师提高教材使用效果,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此次研讨会内容丰富多元,不仅为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推动外语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会后,学校参会代表们表示需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情,全面落实“三进”工作要求,推进外语教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和体验,为培养新时代的外语人才贡献力量。(李晓娜/图 李晓娜/文 娄宇梦/指导教师 传媒中心 冷培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