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联系方式

  • 地址:
    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
  • 电话:
    023-49481068
   校园动态>正文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多项举措开创心理育人新局面

发布于:2022-06-04

       5月25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举办了第十四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闭幕式,为期1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圆满落幕。本届“5·25”心理健康节以“心有阳光,一路芬芳”为主题,以当今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发挥我校自身特色,组织开展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形成了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一步推进了我校心理育人工作。




       近年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整合心理育人资源;完善顶层设计,以学生为“一个主体”,学校和家庭为“两翼”,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组建心理服务团队、打造心理品牌活动“六个方面”构建“一体两翼、六方驱动”心理育人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推进“三全”协同心理育人工作格局;狠抓督促落实,将心理育人融入学校各项工作,构建“一三四七”心理工作格局,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一个中心——集聚心理育人力量之源

       我校高度重视心理工作队伍建设,目前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医疗咨询机构团队,朋辈心理辅导团队。每年为专业团队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团体心理辅导等各项专业技能培训,学习丰富的心理服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其专业心理服务能力;定期开展工作总结会议及心理咨询互助督导,提升其专业工作水平;此外,我校积极探索家校联动机制,强化心理育人中的家庭力量,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庭讲座,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心理状态,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邀约家长到校共商教育对策。通过专业队伍建设,家校协作,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了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三个基点——构建心理育人稳固之本
       以体制机制为基点。我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体制建设。制定印发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心理咨询工作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生心理动态月报制度(试行)》等多项制度,逐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各项工作,形成了较完备的心理工作制度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校级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等工作;各二级学院设立心理工作站,负责开展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具体承担朋辈指导任务;建立寝室室长联络群,畅通问题咨询和心理关怀渠道。
       实行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周报送制度,加强对心理危机重点关注学生的跟踪服务;注重做好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完善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与重庆市永川区集瑷医院签定“医校合作”,畅通学生绿色就医通道,对于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学生及时转介,尽快缓解和消除学生心理危机。

       以课程教育为基点。积极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必修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组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队伍,定期开展教研会议,交流教学经验,增强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教学实效。
       以品牌活动为基点。我校每年组织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活动,如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5·25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心理游园会等。以活动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积极力量,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活动主要形式有心理微课、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涂鸦、心理沙盘、心理卡牌、心理健康操、心理讲座、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心理趣味游戏、心理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知识竞赛等。每学年参与活动学生人数覆盖率达95%以上,受众面广,学生参与度高,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校园生活各方面,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并极大地丰富了我校校园文化。



      每学期通过素质平台开设茶竹书院《心旅工作坊》项目,根据学生心理困惑实际情况开设不同主题工作坊,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每年开展48次,受益学生达960人,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再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困惑。



      我校作为永川区片长单位,积极组织本校学生参加重庆市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已荣获奖项13个,并独立承办了永川区微课比赛、三级心理之家建设成果比赛等分论坛。近三年来,我校提交各项参赛作品1900余份,组织微课堂比赛近20场,参赛学生人数达9000余人次,获奖40余项,曾多份作品获得一等奖。2020年我校荣获十年论坛“优秀组织奖”


       四个层次——凝练心理育人教育之心
       我校建立了“心理测试—心理访谈—心理辅导—心理素质训练”一体化四层次服务体系。坚持以教育为先,全面开展全体学生教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广泛宣传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以预防为主,树立心理危机主动防御的意识;建立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处理,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帮助;以咨询为辅,帮助学生调适心理,恢复心理平衡。每年组织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向新生辅导员逐一反馈学生测试情况;对重点关注学生,分别制定心理辅导方案,由辅导员通过日常观察、谈心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可持续的关注和追踪;对心理危机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或转介;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则开展主题班会或团体心理辅导,以此帮助学生拓展心理知识,进行心理调适,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七个支柱——广纳心理育人活力之风
       我校不仅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校级层面的开展,而且注重与7个二级学院联动联结,从各方面推动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立7个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负责具体开展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体制机制、课程教育和品牌活动三个基点中,在心理测试—心理访谈—心理辅导—心理素质训练四层次服务体系中,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特色与作用,让各二级学院占据重要位置,结合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拓展、朋辈教育活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各二级学院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活力之风。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育人提升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一是做好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分类疏导各种压力、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测评、日常预警防控、心理咨询辅导服务、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争取专业机构协作支持、学生突发事件善后工作、配齐建强骨干队伍、落实场地和经费保障等12项重点工作。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注重顶层设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教育与咨询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相结合。三是聚焦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强化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规划与指导积极,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传媒中心 代存玲 邱婷/编辑)


客服热线/ 虚假信息举报:023-67036800, 邮箱:1623484783@qq.com
Copyright © 2012  北京百圣华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渝ICP备1100711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