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开学之初,许多学生总是因为没有完成寒假作业而一筹莫展,熬夜赶作业的有之,想走“歪门邪道”完成任务的有之,更有媒体频频报道“学生未完成寒假作业离家出走”。但对于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2015级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来说,却是有别人羡慕不来的“好福分”,因为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寒假作业——“做年夜饭”,所以即使开学两周后仍然有很多同学对此津津乐道,甚至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个“走心”暑假作业了。
寒假前最后一次班会上,重大城科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王娜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了“寒假作业”,作业要求以“这顿年夜饭,我来做”为主题,每位同学回家为家里人做一顿年夜饭,最后以图片和感言的形式交与班长,并且学校将以短信的形式将此次活动的要求告知家长,希望家长可以配合学校完成此次“作业”。 一语落地,班会上同学们顿时思绪各异,高兴的是不用写枯燥乏味的“正经”寒假作业,忧心忡忡的是自己从未下过厨或者做饭不熟练,担心“搞砸了”家里的年夜饭。
“热身训练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我只会做蛋炒饭,做年夜饭的挑战性对我来说真太大了”,来自浙江省的林雯雯便是最“忧心忡忡”群体中的一员,基本没有进过厨房的她面对这项特殊寒假作业颇为忧虑,但她并没有退缩,寒假一回到家便开始了做年夜饭的“热身训练”。从在厨房里观察父母的做饭过程,到父母在旁一步一步指导她完成第一道菜,再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顿饭,她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第一次独自炒菜的时候完全手忙脚乱,明明之前学得很好,到独自掌勺的时候就忘了该先放什么调料、哪样食材什么时候下锅了,后来慢慢熟练起来,每一道菜做出来的时候都特别有成就感”,林雯雯谈到,“以前不知道做一顿饭的过程那么复杂,几十年如一日更不容易,这次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希望以后可以为他们多分担一些”。在除夕夜当天,家里年夜饭的十几道菜里最终有四道是由林雯雯完成的,父母对她的表现很是欣喜,林雯雯自己却不太满意,认为还是没有达到“完成一顿年夜饭”的标准,“再接再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她对自己这样鼓励到。
“最大的收获是第一次尝试用压力锅”
相比“厨艺小白”的其他同学们,来自重庆市的毛玲同学则显得比较淡定,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寒暑假在家时她就负责做饭,锅碗瓢盆使用起来也是轻车熟路,但是不同于容易上手的家常菜,年夜饭要做十几道菜,其中“大菜”就需要三到五个,这也让毛玲觉得压力不小。
为了完成一顿完美的年夜饭,她也开始提前向父母“取经”,但即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做年夜饭当天她还是面临了不少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用压力锅炖猪蹄汤”,毛玲笑着说:“我很怕用压力锅,放气孔喷出的蒸汽让我觉得很危险,所以以前从来没用过的,这次硬着头皮炖上汤,做好之后发现之前的恐惧也不过尔尔”,她感慨道:“就像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复杂,但真正去接触之后才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有跨过自己心理抵触的这道坎,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让家长们有机会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寒假结束后,根据大家作业的上交情况,王娜老师进行了家访核实。家访期间,部分家长表示这是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年夜饭,从购买食材、查询菜谱到下厨做饭,看到孩子认真准备的“年夜饭”,他们很高兴。还有不少家长表示,这些95后的孩子很少做家务,这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让家长们有机会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一位家长给王娜老师发了这样一条短信——王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家一直很懒的,这次回来就说要学做饭,要不然完不成作业,我们太高兴了。通过这种“走心”的寒假作业,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的相处机会,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希望将这种感恩教育的形式固定下来”
王娜老师表示,当下部分青年存在自我责任意识不强,家庭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时代、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要从加强开展自我教育,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注重实践的教学等方面进行着手。这次特殊的“寒假作业”其实也是感恩教育的一种形式,一顿年夜饭包含的不仅是亲手下厨的珍贵意义,更包含着一家团聚和乐美好的氛围,使学生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从而营造温馨、和睦、有爱的家庭氛围,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同学们在做年夜饭的过程中积极地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让他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王娜表示,“希望将这种感恩教育的形式固定下来,假以时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