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重庆移通学院合川校区缤果大剧院内掌声如潮。当纪录片《英雄之城——重庆母城抗战地图》的片头音乐响起,这座英雄之城的抗战记忆与五登天安门观礼台的赤子情怀,在校园里激荡出强烈的时代回响,师生共同开启一场穿越烽火岁月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讲座现场。学校供图)
国际菁英会主席、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侨联副主席、凯信荣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智荣博士率专家代表团来到重庆移通学院,带来纪录片《英雄之城——重庆母城抗战地图》观影会暨“五登观礼台,赤子满豪情”爱国主义主题讲座。国际菁英会副秘书长、乐其国际文化执行董事、艺术总监、导演萧斐,国际菁英会主席助理廖伟成,乐其国际文化创作总监、导演张鹏,宋院灸棠健康科技公司总经理朱海涛,乐其国际文化首席顾问谢全瑜等业内专家出席活动。

(讲座现场。学校供图)
五登观礼台见证强国征程
“我们坐在第一排,连受阅车辆的柴油味道都能闻到!”胡智荣博士一开口,就将全场师生带回了今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的阅兵现场。作为连续五次受邀参加国庆及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观礼的侨领,他通过详实的数据、珍贵的现场照片和动人的细节,分享了他受邀出席国庆50、60、70周年阅兵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80周年阅兵,共五次阅兵观礼的所见所感。

(讲座现场。学校供图)
胡智荣博士深情回忆起凌晨携八旬母亲奔赴观礼现场的细节:“老人家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从景山走到长安街观礼席。”当讲述到东风系列核导弹驶过天安门广场时,他难掩激动之情:“特别当大家听到‘覆盖全球’的时候,包括我母亲在内的港澳同胞都热泪盈眶。”这些生动的讲述将国家进步的宏伟叙事转化为个人视角的真切体会,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国之大者”与个人荣光的紧密相连。
这份家国情怀,更在胡智荣博士三十余年的慈善之路上落地生根。“个人财富三分之一用于公益。”胡智荣博士分享的慈善理念引发深刻思考。他展示的在长城刻名勋章、高校捐赠记录等实物证据,每一笔捐赠、每一次行动,都不是一时兴起的善举,而是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社会责任的长久坚守。现场多次响起自发的热烈掌声。
用镜头重现抗战烽火岁月
讲座结束后,现场放映了《英雄之城——重庆母城抗战地图》。纪录片将镜头对准重庆母城渝中半岛,串联起一个个抗战旧址遗迹,生动再现了其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中国战时首都核心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影片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深切感受了抗战大后方的艰苦卓绝与历史贡献。观影过程中,不少同学眼眶泛红,有的悄悄擦拭泪水,有的紧握双拳。
胡智荣博士接受采访时谈道:“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团队花了很多心思,拍摄了各个历史地点,把重庆母城的抗战历史展现出来。拍摄过程中团队走过了各个历史地点,同时通过对如今已是红色文旅景点的拍摄,将很多老纪录片和珍贵史料在大家面前展示,让当代青年人更加深刻了解80年前的珍贵历史。希望通过这种生动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铭记历史,看到祖国的强大,未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胡智荣讲座后接受采访。学校供图)
从历史感悟到时代担当
这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活动所带来的思考与触动却在校园内持续发酵。
“携八旬母亲通过五重安检,徒步前往观礼台”的细节让艺术传媒学院学生罗彤深受触动:“胡智荣博士母子26年来的五次的阅兵观礼这不仅是一份个人荣誉,更是一种持续的爱国表达。爱国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和长期的坚守。”

(讲座现场。学校供图)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陈悦鑫从纪录片和讲座中汲取了更贴近自身的历史责任感:“胡智荣博士的分享和这部纪录片,让我对‘铭记历史’有了更具体的想法。之前对重庆的抗战历史了解多停留在书本上,知道磁器口、红岩村等名字,但感触不深。接下来,我计划真正去走访这些抗战遗址,看看防空洞、纪念馆,把历史的脉络变成自己脚下的足迹和心中的感悟,并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抗战精神在我们这代人身上传承下去。”
重庆移通学院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学校依托重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走访抗战遗址、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育人全过程。学校表示,未来将通过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爱国主义旗帜在校园高高飘扬。(撰稿:喻洁、周璇/图片:汪雨欣、鄢洪清、杨杰麟 编辑:涂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