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赛场,只能一路狂飙。为营造多元交融的朋辈文化氛围,打造积极阳光的潮流社区文化,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潮流价值观,重庆移通学院綦河书院以“物品、故事、展陈、互动”为核心,5月26日至27日全新推出故事博物馆系列活动,于晨钟·文化展厅举办机车故事展。高崧耀,蒲阳,许健豪等冠军车手也为本次机车展助阵。
摩旅文化——我们在路上
走进晨钟·文化展厅,“綦”士们齐聚一堂,雅俗共享,助推体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机车起源于19世纪,在百余年岁月的洗礼下,机车已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文化。无论是驰骋公路的狂风与自由,抑或狂野不羁的机车服饰,在文化展厅现场都能一饱眼福。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被贴上飙车、扰民等固有标签的机车党们 也被迫追加禁摩令。但近些年来,驾照的严管发放,使得禁摩令不再是“一刀切”,骑士们有了正规牌照与保险,遵守交规,文明驾驶。他们努力地让摩托车成为一辆真正的车,一辆有路权的车,成为大家的爱好,成为每一个骑士,最美好的记忆。
“看到展厅的机车你想到了什么?”
“远方,我不知道将要去向何方,但我已在路上。”
机车精神——骄傲的“綦”士
晨钟响起,骑士们不分高低,磨膝压弯,把油门握在手里,把档位踩在脚下,宛若离弦之箭,肆意驰骋,热爱着眼前一瞬而过的风景,感受着澎湃汹涌的激情。
刘芯言同学谈到,他喜欢在读书期间游玩綦江,横山,古剑山,骑行机车也必须戴好头盔,其次便是将心态放平,因为心态的变化会使得骑行速度加快,增大安全风险。
《我与机车的10小时》记录下郭俊逸同学的“机车精神”。通过时间线的穿梭,涵盖着他每天花10个小时努力赚钱提车的艰辛,也有着喜提爱车的喜悦,他讲道:“骑车的乐趣永远不在于驾驶本身,它也可以来自沿途的风景。”
“摩旅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去接纳不同的人。”魏钦翰同学在《我与綦河书院的2132公里》中这样写道。他热爱与三五成群的摩旅人士们一切迎着晚风,共享旅途故事,这总是让他感到万分温暖。
魏钦翰的故事以#移通学院一学生骑行2000公里报到的话题分享到微博后,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的评论基本都围绕着“这样的行为太帅了”、“真有魄力”这几个点讨论着,再一次刷新大家对“机车党”的认知。
在循环往复的车辆颠簸之间考取D照是钟耀同学最骄傲的事,“骑帅不骑快”也是他一直秉持的原则,摩旅是一件让人十分兴奋的事,他始终热爱,始终如一。车途漫长,不必拘泥于小方框看世界,在这里,同骄傲的“綦”士们一起感受风的姿态。
留言之墙——奔波的生命
雨停了,风小了,两轮承载着灵魂,跨上机车,为生命来一场奔波。在文化展厅的尽头,是无数“綦”士们的留言墙,标新立异,机车电掣,背着包一头撞进地平线。同学们纷纷在打卡墙写下自己的摩旅梦,标刻下想要到达的地方:“随心所欲,去想去的地方!”“我想去库尔勒!”“一路风景,一路故事!”“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祝中国车展越来越多,越来越成功!”……给梦贴一张邮票,风雨兼程,一苇以航。
“在路上”成了骑士们在追梦途中的最好风景,短暂的旅程不仅仅是抵达,也是开始。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一路驰骋,哪怕已近黄昏,也为着生命而奔波。
本次机车展立足于重庆移通学院綦河书院故事培养体系,表现出移通学子的价值观念,这里的一切都有始有终,机车也总是令人热血沸腾。骑士们驾驶着这台机车,携梦一起,全速推进。构建兴趣圈层,打造潮流社区,本次机车故事展完满落下帷幕,文化展将这份隽永的记忆刻印在青春岁月中,提升学子们的审美素养,为共建家文化助力!
撰稿:徐莉
图片:冯紫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