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兴起与发展,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当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如何?我国相关政策的定位是怎样?3月23日晚,移通学院开设云讲座线上研讨课,潘勇教授《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分析与解读》讲座给师生们带来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知识及其创新发展历程。
潘勇教授在讲解电子商务基本模式后提出问题:中国是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根据潘教授研究,要想实现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市场这一目标,中国总电子商务交易额必须达到15亿美元。然而事实上,我国的总交易额早已是规定交易额度的两倍,早已处于世界跨境电子商务领先地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跨境电子商务,潘勇教授全面分析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即三个发展期:培育期、创新期、引领期。“支付宝”的横空出世和快递企业的发展大规模地支撑起电商物流,极大推动着中国电子商务从培育期走向了创新期。可以说,中国跨境电商就像“鹰”一样,腾空而跃,速度迅猛。
随后潘勇教授从参与主体分析、政策力度、政策效力三方面来对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研究讲解。从参与主体看,相关政策更偏重监管主体;政策力度主要取决于发文机关层次的高低;政策效力上,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权威政策较少,灵活调整型政策较多。目前我国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工具体系,但环境型政策工具仍然是实施重点,使用最多,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却使用不足。故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发展过程可分为政策蓄势期、政策红利期、监管过渡期、规范发展期四个阶段。
后疫情时期,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跨境物流严重受阻,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跨境电子商务阳光化发展任重道远。但危机中育新机,其会加速数字化转型,促进跨境政策红利的继续释放。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使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一头连着国际,一头连着国内”的连接点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格局的重要抓手。政策推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反过来,跨境电子商务也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讯员:郭佳美 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