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移通学院

联系方式

  • 地址:
    暂未填写
  • 电话:
    暂未填写
   校园动态>正文

杜俊华:山城重庆,不屈英雄

发布于:2021-06-10

(通讯员:阎玺晨 罗昕懿 刘书炜)

   迷雾,青山,江流组成了重庆。古老与现代的结合,山川与河流的连接,藏在迷雾之间,建在山川之上,护在江流之中,现世的“桃花源”也许就是这样的。6月3日下午2时,重庆大学杜俊华老师在下里巴人剧场讲述历史中的重庆,让同学们重回抗战时期的重庆,感受重庆和重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曾经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众所周知,重庆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全国知名的网红城市。在抗战时期因为是陪都和战时首都而快速发展,迅速崛起为全国知名大城市,成为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齐名的四大正义之都。与此同时,重庆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周恩来等人在重庆培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杜俊华老师告诉我们,国民政府为纪念重庆在抗战时发挥的作用。1940年9月6日,国府发布《国民政府令》,正式颁令“明定重庆为陪都”明确了重庆担负“战时首都”。原因有很多,除了国民政府内部自身的问题,还有很大原因来自重庆本身,因为重庆是一个山城,岩石坚硬,战争时期这样的地形有利于防空洞建造;加之重庆冬季多雾也使日机轰炸效果打折扣。还有得天独厚的两条大江,具有重要交通条件,可以通过水运把兵源、战争物资、军备等向重庆汇集。可以说,交通便利是蒋介石把重庆作为首都的最重要因素。

   作为陪都的山城重庆在抗战时期遭受过日军丧心病狂的轰炸,然而,“越炸越强”的不屈之城就此在炮火喧嚣中屹立起来。1939年5月3、4日两天,六十三架日机首次大规模轰炸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共投炸弹一百七十六枚,燃烧弹一百一十六枚,炸死三千九百九十一人,炸伤二千二百八十七人,炸毁房屋四千八百七十一栋,创下人类战争史上空中屠杀一次死伤逾五千人的空前纪录,世界舆论哗然。在一片烟山火海中在恶劣艰险的环境中,重庆人民,不屈不挠与中国共产党一同进行了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培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浩然的革命正气、巨大的人格力量。重庆人民英勇抗战,在反空袭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英勇奋战、舍身赴难的精神,是中国人民高度民族责任感与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面对令人异常恐惧“大轰炸”,“愈炸愈勇”的标语在重庆随处可见。 1944年初,美国总统罗斯福,被重庆人民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写下这样的话:“在此次战争中,给我国奋斗精神以最大的鼓励之事,非此一端,而其中之一即为重庆人民——无论成年男女或幼童——在长期封锁及屡受日军轰炸下所表现出的伟大勇气。这种勇气深印我们的脑海而不可磨灭。美国人民对于重庆市民坚毅不屈的精神,实不胜敬佩之至。”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当时的重庆:“所有的中国人注视着它,所有的中国人向往着它,这是我们无可再退的堡垒,这是我们的耶路撒冷。”重庆最著名的代表性建筑——解放碑,原来是1941年12月30日修建的“中国抗战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抗战胜利。抗战胜利后成为“抗战胜利纪功碑”,解放战争胜利后,刘伯承元帅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继续记录与传承山城重庆这样伟大的不屈精神。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此时此刻,重庆上空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重庆人民浴血奋战所淬炼升华的民族精神仍熠熠生辉。

客服热线/ 虚假信息举报:023-67036800, 邮箱:1623484783@qq.com
Copyright © 2012  北京百圣华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渝ICP备1100711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