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电信网络诈骗依旧横行。为提高同学们的居家防骗意识,筑牢安全防线,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20年3月9日—3月22日开展“志愿发声·防骗宣传”活动。此活动是智能工程学院志愿服务板块“红路灯专项计划之校园防骗”的延伸,互动分享的形式有效地打破了师生之间线上交流的屏障,让完满活动为同学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分析诈骗案例,知己知彼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线上渠道每天发布并分析一条真实诈骗案例,让同学们提高警惕。此外,也有同学主动展示自己了解到的诈骗常用手段,向阿志分享身边真实案例。截至活动结束,共收集到50余条案例分析,同学们积极地从个人和社会等层面探讨是非。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免有些不法分子钻空,对同学们进行网络、电信、贷款、短信等手段诈骗钱财,当今正直疫情的特殊时期,更有人利用这一漏洞造假贩卖口罩,发国难财。
受疫情防控影响,口罩摇身一变成为“硬通货”,售卖口罩诈骗随之“异军突起”。在所有利用疫情实施诈骗的举报数据中,售卖口罩诈骗位居第一,占比88.3%。其中不乏缴纳学费诈骗、慈善募捐诈骗和红包返利诈骗等疫情期间诈骗分子以疫之名冒出的新套路。
(图片来源于360网络安全平台)
征集温馨警示语,行稳致远
随着高校校园日益社会化,诈骗案件在高校时有发生,其案件发案率仅次于盗窃案件。防患于未然,本次活动共征集到“万骗不离钱,不贪最悠闲”“诈骗者害人,可恶!贪婪者害己,可怜”等类似的二十余条温馨提示语,提高大家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面对问题发生时保持应有的清醒,做到“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同时增强了同学们识别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形成人人说防范、人人懂防范的良好局面。
开展理论学习,防诈骗我们是认真的
防诈骗专项队伍的成员开展内部的理论学习,提升防骗宣传专业水平。如学习的《新冠疫情期间网络诈骗趋势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网络诈骗受害者渐呈年轻化趋势,00后和90后已成为主要的被骗群体。其中,00后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主要由于此年龄段多数仍是在校学生,日常生活频繁接触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防诈骗的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专项支队成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师生。
(图片来源于360网络安全平台)
在活动结束之际,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不法分子的骗术和套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诈骗有区别于其他犯罪形式,在整个案件实施过程中,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人们内心的防线逐渐瓦解,从而轻易上当受骗。阿志在此呼吁同学们一定要树立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陌生人,无论是网络渠道还是现实生活,都应该保留一份警惕之心,积累生活智慧,慧眼识片。
此次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我们每位同学的心里播下一颗安全意识的种子,并且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生活中这种安全问题的重视意识。能够帮助大家识破骗局真相,避免受到损害,做到群防群治,共同维护我们的切身利益。在复杂纷扰的社会能够保持纯真善良乐于助人之心,同时也不掉入诈骗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