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移通学院

联系方式

  • 地址:
    暂未填写
  • 电话:
    暂未填写
   校园动态>正文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组织学生体验农耕佳节民俗

发布于:2017-05-25

  说起农耕佳节风俗,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中秋、春节还是端午?为普及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5月20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农耕协会以“农情印象、文化传承”为主题,在该校C区远景农场组织了一场趣味十足的“包粽子、打滋粑”专场活动,让同学们体验亲手包粽子、打滋粑的乐趣!



  说起粽子,大家都很熟悉,可要论亲自动手制作,可难倒一大片人!包粽子作为活动的“重头戏”,一开始便人气十足,他们围在一起包粽子,互相交流,你一个我一个,化身“包粽小能手”纷纷展示着各自的手艺和创意,从最初的速度大比拼到后来的形状大比拼,处处都有精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比拼中还有合作,他们享受的不仅仅是包粽子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交流和协作的氛围!




  随着一声吆喝!打糍粑的环节也在同学们包粽子的兴奋劲儿中开始了!你可不要小瞧它,一米一粒,一杆一棍,都沾着黏郁的糍粑情,只凭力气可不行,技术还不能差!虽然打滋粑并不容易,但他们仍然积极尝试,无论男女,不论壮瘦,他们都在为能打出一份粘甜的滋粑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齐心协力的轮流击打下,一团热乎乎的滋粑出炉啦!在大汗淋漓过后,每一位同学都有幸品尝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成果,这也正是千百年来农耕文化中最典型最突出的文化-付出和收获!



  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农耕是世界上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也是对人类利用自然谋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体现!随着农耕的发展孕育而生的民俗文化,以“包粽子”和“打滋粑”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相传,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的黏结成团、圆甜可滋,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同样是英雄情节,粽子的起源则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百姓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包粽子的民俗从此孕育而生!正是绚丽多彩的传统民俗绘出生活里一幅幅风格迥异的人文风景画!多如繁星的民俗点缀着我们的生活,让平凡生活有了期盼,有了希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份体验,一份成长”,农耕人巧于利用自然,感悟自然,与自然为友。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去践行实践!


客服热线/ 虚假信息举报:023-67036800, 邮箱:1623484783@qq.com
Copyright © 2012  北京百圣华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渝ICP备1100711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