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创意写作”教学理念在全国各大高校逐渐兴起。如:复旦大学王安忆、上海大学葛红兵、北京师范大学莫言、中国人民大学阎连科、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丁伯慧。与传统语文教育不同,执教者均为具有多年创作经验的作家担任。
将“创意写作”进一步深化,从娃娃抓起,移通学院创意写作中心推出“七大作家走进中学,创意写作巡讲西南”系列活动,并在五月的西南如火如荼展开。
2016年5月17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创意写作中心方刚老师以“我的文字会跳舞”为主题,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隆重举行巡回演讲。
字与字之间音韵变化,产生文字排列的节奏感。方刚老师以吴均《与朱元思书》为例,讲述文章节奏感时,同学们一起大声背诵起这篇文章,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整个荣昌永荣中学大礼堂里整齐的回荡着同学们背诵文章的声音,气势如虹、顿挫有力。
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广受中学生喜爱。方刚老师针对文章中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的穿插进行分析,他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加入一段古文?”并指出:“在文章中穿插古代的文献典故,对文章本身而言,起两方面的作用:一、 是为增强文章的文化与历史厚重感。二、 是给荷塘月色加入白天色彩与喧嚣。”尤其是第二点极其重要,古代与“现代”结合,散文才会有更好的“意境”。
虚幻与现实的相互转化,才能达到更加充满意境的表达效果。无论是从西汉蜀川司马相如的千年名赋《长门赋》,还是从唐宋时期的大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穿插着太多太多的历史典故。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沉淀产生的。在一段时期,在一段历史中,更好的学习古代经典文化,才会更加优良地传承和发展“现代”民族文化。
2016年05月17日下午4时,重庆市荣昌区永荣中学内,校高中部三百多名师生迎来了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创意写作中心的作家老师余娅琴,余娅琴老师将在此做“让文字‘立’起来”的专题文学讲座,这也是由移通学院举办的“七大作家走进中学创意写作巡讲西南”的巡讲第四站。
一开篇,余老师用量子物理学中的“薛定谔的猫”作为巡讲的开篇题,“密闭在箱子里的猫到底是死的还是活的?”余娅琴老师联系同学们读过的“王阳明观花”,深刻阐述一个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而都是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的。余老师说,所谓的让文字“立”起来,不仅仅是修饰句子、推敲用词,更重要的是要有空间思维,无论文中的人物、事件还是立意,都不是扁平化单一的存在。让读者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呈现“多面化”状态,才会让文字真正“立”起来,呈现“生动鲜活”的形象。
余娅琴老师旁征博引,从春秋战国文赋到近代文学形式,从虚构文学到非虚构文学,深入浅出地从语言、人物和结构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立什么”“如何立”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学生们熟悉的宋词中“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含义,余娅琴老师以李清照《武陵春》和苏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两首词为例,诠释了这两位大家是如何在如此短悍的文字中,完美体现了“声音、意象、力度、速度、颜色”的立体化结合。
余娅琴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以毕加索等人为例,提出所有的文学艺术其实都要经过三个阶段:“观察自然——印证自我——重塑世界”,希望各位同学在写作中多思考、多读书、多练笔,寻找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并以索尔贝娄的名言结尾:“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你忠于自己的版本。”结束了这次讲座。
此次系列巡讲活动结束后,引来了大家对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创意写作中心写作团的一致好评。永荣中学副校长肖代良表示:“作家巡讲西南走入中学课堂这种方式是具有一定里程碑纪念意义的。专业作家具备实际的写作经验,他们的讲座知识面广、专业性强、方法多样,尤其在对同学们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方面颇有益处。加强与作家的交流,可以切实提升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也希望以后学校能够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在路上,文学,渐远渐近。
(编辑: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