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第一本由老师指导、学生书写、老师评述的学术研究著作《非遗·所思:大学生的文化见解》由东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是移通学院文化育人的重大成果之一。
《非遗·所思:大学生的文化见解》一书,是在移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统筹下,由孟令法老师(现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历时九个月指导学生开展十五次学术沙龙、带领数十次田野调研、批改三十余名同学的发言稿集结而成,最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资助下付梓出版。
本书对十五位著名民俗学者的十五篇涉及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生产民俗(土地、水利、农具、选种、堆肥)、人生礼仪(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性别民俗(女性民俗)和戏曲民俗(除此,在最初的三次沙龙中,还涉及到古村落、非遗数字化和民间信仰)的文章,在评介的基础上,通过老师指导,学生读文,展开师生对话,以此带动学生的思考,并结合自身经验分享各自对以上民俗文化的理解与体会。除此之外,以带领学生参与田野调查,参观民俗博物馆、举办非遗文化节等形式,以近距离接触民俗事项,从而增强他们对以上民俗文化的认知度。本书从整体上展现了民俗生活的主要方面,并于现实生活的感悟中回溯了民俗发展史。
另外,本书内容的一大重点和特色就在于加入了指导老师对每位参与者发言的评述、相关概念的阐释、研究现状的梳理和相关文著的推荐,以此带动了学生了解民俗(非遗)、传承民俗(非遗)的兴趣。在本书最后,还附以部分学生对每次沙龙活动的总结,以结合书前插图,从更全面的角度呈现了“‘非遗·所思’读书沙龙”的现场状态和知识系统。
本书在评介著名学者及其论文的同时,通过师生对话,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在本科生中的传播思考。本书在语言上,浅显易懂,平易近人;在案例上,实在典型,贴近生活,是以全新模式叙写的“民俗学概论”,对当下非遗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具有积极的启发性。
(编辑: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