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我们青春正激扬!
——钓鱼城研究会2014-2015学年表彰暨2015-2016学年工作筹备大会侧记
9月16日中午,钓鱼城研究会2014-2015表彰暨2015-2016学年工作筹备大会在4101教室拉开帷幕。钓鱼城研究院院长兼创意写作中心主任丁伯慧老师、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池开智老师、郑敬东教授以及钓鱼城研究院其他老师、创意写作中心部分老师来到了现场。
校园在秋雨中略显沉静,与会的91名新老学生会员的心却是火烫的。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老一届会员怀揣满满的收获即将离开,新一届会员带着无限憧憬来到这里。
热热闹闹,冷雨早被抛却脑后,大会尚未开始,气氛就已浓烈:新会员是好奇的,拉着学长学姐不放,问东问西,了解研究会的方方面面;老会员是激动的,在研究会生活、工作了一学年,取得了成绩,也学会了成长,他们更乐于与学弟学妹分享经验。
大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前任会长作工作总结,回顾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二、表彰优秀学生干部、学生研究员等人;三、丁伯慧院长发表对新学年工作的重要指示。
这一年,他们一路走来,有苦有甜,有泪有喜:
1.老师搭台,学生唱主角
学生研究员有着极高的热情,从课题小组筹建之初,他们就纷纷请缨。研究院组建了三个课题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派驻指导老师,教学生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研究。
每周召开的学术研究交流会,学生是主力军,老师从旁协助,给予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自主研究课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研究会的学生还自发举办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系列研讨会,从书籍中去探寻历史,以史为鉴,古学今用。
学生是活力四射的,每次交流会,总能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学生阐述观点,其他人或支持或反对,都会抱以掌声,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纷呈。
2.浓墨重彩,博物馆成移通新名牌
2014年12月1日,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合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卫等区领导和移通学院院领导的出席,让这一天变得光彩纷呈。博物馆开馆信息相继登上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重庆旅游网、大学生新闻网等知名网站。
开馆无疑已成为学生心中的永恒记忆,那一刻,泪水与笑容呈现在一张张还显稚嫩的脸上。为了博物馆,学生们日夜训练,熟悉资料和流程,半个小时的开馆典礼,倾注的却是研究院师生们一年的心血。
他们青春,他们热情,他们为博物馆努力奉献。值得高兴的是,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博物馆开馆四个月,就接待了重庆市教委、合川区委书记、合川区政协委员、合阳街道办三支部和学院党支部一支部、重庆出版社、合川区地税局等团体,先后接受重庆电视台、合川电视台等采访。
大学,应当服务于社会。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正是秉承着这一理念,由学生组建的管理团队和讲解员队伍,先后接待了合川本地居民、中小学生、企事业单位以及附近其它高校学生前来参观,人数总计两千余名。
最高兴的是学生,最骄傲的也是他们,他们用无悔的付出,向社会展示了移通学子的精神风貌。如今,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名头顺利打响,并逐渐形成我院的一个新品牌。
3.特色活动,活跃校园
原创读书音乐会:2014年10月,与创意写作中心联合举办“乐响鱼城·诵享移通”原创读书音乐会,邀请老师齐聚一堂诵读诗歌、散文等钓鱼城相关文学作品。
征集校园师生书画与筹建博物馆工作表彰大会:向全院学生征集书画作品,最终筛选出23副,现收藏于博物馆内,并给同学颁发收藏证书。同时也为在博物馆筹建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
国际博物馆日宣传系列活动:讲解员是博物馆的活名片,通过引导、讲解,让参观者感受国际博物馆日和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我们还特意加入了采访环节——“同学们眼中的博物馆”就是希望加强博物馆的管理意见,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4.走出校园,服务合川
2014-2015学年,钓鱼城研究会相继举办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深得校内外好评:
“鱼城·倡扬”之钓鱼城历史文化火炬手传递:钓鱼城历史文化传递已走过三站,合川中学、人民公园、合川区新华小学。学生的足迹遍及合川,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从群众中学习新知识。
“鱼城·倡扬”之实地考察:钓鱼城研究会全体成员先后由社团负责人带领对陶行知纪念馆及育才学校旧址、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后,研究会学生书写相应的学术文章,经过筛选后,将较好的文章放于钓鱼城研究院官网上。
“鱼城·访录”之实地探访:钓鱼城研究会部分成员自主组成探访小队,前往纯阳山、涪江一桥、涞滩古镇等地寻访当地居民,倾听当地居民的鱼城记忆,收集钓鱼城民谣,记录身边的巴渝文化。
新会员们听得认真,有人做着笔记,为今后一年的工作描绘框架和蓝图。老会员们则听得激动万分,表情丰富,有的人甚而热泪盈眶。
颁奖仪式正式开始,大会的高潮随即到来。获奖的学生露出灿烂笑容,在场师生用掌声给他们的表现点赞。集体荣誉感也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新成员,从他们的眼睛里可以看到,他们相信明年的今天他们也会为自己骄傲、鼓掌。
丁伯慧院长随后透露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钓鱼城文丛》系列图书正式进入出版阶段,其中有6本图书是由钓鱼城研究院师生合力完成的,这个消息激动人心,掌声经久不息。
随后,丁院长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钓鱼城研究会一位老研究员的故事:杨钧亦同学从最初的钓鱼城研究小组,到后来的钓鱼城研究会,见证了钓鱼城研究院、钓鱼城研究会以及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建立、成长,始终不离不弃。至今为止,已然大四的他仍然是钓鱼城研究会的一员,像他这样的同学是钓鱼城研究会的中坚力量。
杨钧亦同学说:“钓鱼城研究会,就像他的家,每个会员都是他的家人,眼看就要毕业,但是,觉得在这里还没有没呆够,想一直呆下去。”
丁院长总结说,从杨钧亦身上可以得到两个启示: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二是坚持下去。
大会最后在师生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掌声同样热烈,含义却略有不同,老师们的掌声饱含感动,为了这批青春激扬的学生感动、骄傲;学生的掌声热烈而诚挚,既有对老师的感谢,也饱含感恩之情。
(钓鱼城研究院)